民企缺乏科技人才,院士建言力推校企研发共同体

来源:证券之星 2025-09-15 17:02:28  阅读量:13178  

南方财经记者郑玮广州报道9月15日上午,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在广州举行,此次专题会议聚焦高素质人才引育话题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暨南大学纳...

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9月15日上午,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在广州举行,此次专题会议聚焦高素质人才引育话题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暨南大学纳米智造研究院院长赵宇亮在现场表示,目前广东已经实现从“人口大省”向“人才大省”的跨越,未来将进一步从“人才大省”向“高素质人才大省”跨越,有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可以重点打通民企与高校之间、港澳与内地之间的人才引育渠道。

“我国民营企业科技人才非常缺乏。”赵宇亮表示,以民营企业科研为例,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,52.64%民企无专门研发团队,有50人以上研发团队的民企占比仅4.4%,有200人以上研发团队的民企占比仅0.7%。

与此同时,广东高校数量多,从事科技成果转化、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。因此,赵宇亮建议,广东可探索高校、新型研发机构与国企、民企共建深度融合的研发联合体的机制,由企业出题(向大学提出核心技术难题)、企业出资(向大学投入资金),大学出设备(向企业开放研究设施)出人才(向企业开放人才队伍)。

“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研发共同体,是一个很好的机制。”赵宇亮表示,在这一机制中,大学作为“答卷人”,企业作为“出卷人”和“阅卷人”,全过程参与科技成果落地的小试、中试、研发和科技产品创新,既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,也可以培育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的紧缺人才。

在此基础上,赵宇亮建议,还需要进一步畅通体制内高校、科研院所和国企民企高端人才之间双向流动机制,知识产权共享机制,实现高端人才跨单位有序流动和互聘兼职,畅通人事管理、社会保障等政策接续,大力提升产业对高端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留用力度。

同时,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,赵宇亮建议,广东还可充分发挥港澳人才中转站作用,建立粤港澳协同引才、联合育才的机制,深度互联互通,提升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高素质人才的供给能力。 一方面,可以加强广东与港澳在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方面的交流,建立协同互认的体制机制;另一方面可以设立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的高素质人才专项基金,鼓励一部分科研人员聚焦重大技术需求攻关,鼓励高素质人才的项目产业落地在广东创办科技初创企业,吸引全球高水平人才,助力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Es916
symbol-23相关文章
  • 心无疆界 共创无界 奇瑞新能源潮领成都车展

    心无疆界 共创无界 奇瑞新能源潮领成都车展

    2022-09-01 21:18

  • 重磅新车全球首发 柠檬混动实力圈粉 全新哈弗闪耀成都车展

    重磅新车全球首发 柠檬混动实力圈粉 全新哈弗

    2022-09-01 21:17

  • 创领新能源越野,坦克品牌进阶混动时代

    创领新能源越野,坦克品牌进阶混动时代

    2022-09-01 21:16

  • 践行用户思维 锻造蓝鲸动力精益品质

    践行用户思维 锻造蓝鲸动力精益品质

    2022-09-01 21:15

a8566